比较排斥的。
国家一旦财政赤字上去了,那就得想尽办法抹平,到时候还是得加在老百姓头上。例如后世美国的财政赤字就非常恐怖,看似霸权无敌,甚至可以赖账不还。但问题是,信用破产了怎么办?美国的那种庞氏骗局一般的经济模式一旦被戳破,还能再称霸世界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美国的霸权是建立在美元-石油的基础上面的。货币体系都崩了,还谈什么世界霸权。
还是留点存款比较靠谱,不过也不用留太多。
正好现在到处都可能要用兵,所以朱由校打算多存点钱,免得到时候用兵的时候没有军费。
当然国有资本财团那里,还有一大堆的资本可以抽调,不过正常情况下这些资本,还是得用来发展国有企业的。
江南的改革还在持续进行,这次江南的改革不仅仅是官场制度、税收制度的改变,同时还有经济模式的改变。以前大明都是民资独大,现在国有企业出现了,而且正在上演国进民退的戏码。
大明的矿产开采行业,此时大量的民资正在退场。朝廷的新规,也允许一些民资参与矿产开采,但只能开采那些不成规模的小型矿产,以作为矿业补充。主要的矿业,都是国有矿业公司负责运营。
还有通信行业,电报方面也只允许国家运营。重工业方面,钢铁冶炼也允许民资参与,但是技术上完全没办法和现在的国有冶炼企业进行竞争。
还有交通方面,铁路只有朝廷能够运营,针对外部的远洋贸易,也只有朝廷可以做。民资的远洋船只,只能去大明的殖民地进行贸易,而不能私自接触其他国家。
而在一些海外殖民地,国有资本更是占据了经济的主要份额。
但朝廷却是开开始注重商业发展,蒋德璟入阁后,内阁又接连颁布了一些经济法案。
时间一晃到了天启十五年,朝廷成功改革了江南地区,整个大明的改革,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
大明的民间资本所支持的东林党,也已经被连根拔除。之前封建皇权与资本主义的斗争,此时封建皇权胜利了,但资本主义也胜利了。
因为的大明,应该称之为‘皇权资本主义’的胜利,因为统治着这个国家的明王朝,也已经发展出了朝廷所掌控的资本主义。
到了天启十五年,朱由校就感觉轻松多了。
东北地区已经稳定下来了,经过这些年的不断移民,东北地区的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最重要的是东北地区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粮仓了。
尽管气温下降,让东北地区的土地,很多只能种植大豆,但面积够大啊!人均耕地也多。
最重要的是铁路修起来了,如今东北的粮食开始用铁路大量运进山海关,同时大量的大豆,正在走海陆大量运往南方。
东北稳定下来了,而且还有大量粮食输入到管内,北方各省也就稳定下来了。尽管现在北方各省还是天灾不断,不过却是饿不死人了。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大明任何一个完成改革的地区,到处都是粮食储备仓库。
只要天灾一发生,朝廷直接调拨粮食救灾,救灾的同时又进行大量移民,如今朝廷正在不断往西域方向移民。
朝廷的铁路已经修到西域了,这移民的效率就快了。
铁路也让朝廷对边疆的掌控能力大大增强,北方各省经过改革,已经完全取缔了过去地方自治的模式,现在到处都是乡镇政府。
天启十五年,朝廷还是在疯狂的修铁路、修水利、盖学校。北方的铁路网已经逐渐完善,而通往漠北的铁路,也开工修建了。
江南地区进行改革之后,铁路修建也开始了。
现在反正是不管北方地区如何闹天灾,都不可能乱起来了,吏治方面更是极为严格,贪污腐败的现象已经在明面上完全杜绝,地方官员也不管光明正大的压榨老百姓,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都是小心翼翼,但是暗地里的贪污腐败,也动摇不了根基。特别是那些贪官,就算是贪了钱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用,根本消耗不了什么民力。
朱由校也是彻底的放松了下来,现在形势一片大好啊!
不过朝廷内部却是出现了一些反对到处用兵的声音,特别是孙承宗,也在反对朝廷到处用兵。
“陛下,自古好战必亡,我大明既然已经扫除外患,内忧也基本平定,应当暂缓对周边动武,海外的扩张也应当适可而止。”孙承宗对朱由校说道。
“爱卿所言甚是,海外用兵确实可以减少规模,然后金欲孽未除,血海深仇未报,朕可谓寝食难安。”朱由校也知道自己一贯对外掠夺的风格,不太受这些大臣的认可。
东方文明向来重义轻利,讲究的厚往薄来,和西方文明是完全相反的。但朱由校却是反过来了,搞起了西方人那一套殖民手段,尽管这些殖民手段有很大的改进。但朱由校的想法却是,对外部讲究太多道义的话,就只能牺牲内部的利益。但是过去大明危在旦夕,朱由校哪里管的上什么厚往薄来、道义云云。
如今大明局势稳定了许多,朱由校倒是可以不对外部压榨得那么狠,但依旧不愿意放弃海外殖民的利益。
实际上朱由校在海外的殖民模式,并不能掠夺到太多的财富,因为大明是一个大国,海外又是一群蛮夷,能掠夺到什么劳动产品?
朱由校实际上在做的就是移民、扩土,把海外的土地变成大明的土地,让大明内部没有田耕的老百姓,在海外也能获得一片乐土,让那些赤贫的百姓也配置上丰富的资源,让他们有机会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
所以朱由校在海外的扩张,实际上是抢夺自然资源。至于压榨那些蛮夷的财富,实际上是没多少产品能压榨的。这方面的利益,放弃一点也无所谓。毕竟那么一点利益,对于大明这样的大国来说,做盐不咸、做醋不酸的,吃相确实可以不用那么难看。
同时好战必亡,确实也是一个铁律,朱由校确实想要先缓一缓了。
“陛下英明。”孙承宗见朱由校只是半答应半不答应的,但也实在难得了,这可谓是朱由校第一次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