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修道典籍被人皇部下焚烧成灰,仙家府邸也搬砸一空,而后付之一炬,尘土归源。
自此,天下只修功德,不修仙。
秉天地意志,万民所向,人皇焚书祭天,诚切祷告,得天地护佑,建立大康王朝,自称康帝。
千载以来,大康王朝一片欣欣向荣,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人心向善,功德之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王朝国运蒸蒸日上,康帝统治王朝广施仁政,重开科考,让利于民,功德无量,于百年前天赐尊者功德位。
王朝疆域持续向外扩张,不断压缩妖魔巫三族版图,王朝辖下九州,八十一郡,一千六百二十县,国运一时无二。
沈云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愤怒于修仙之人互相残杀,致万民于水火,感叹于此人界竟有如此神奇的修行之道。
“功德,功是功劳和善行,德是恩德和善心,持戒向善是功德,布施供养是功德,行善积德是功德,造福百姓,造福天下更是大功德,功修内功夫,德修外德行,功德圆满,才能得到天地认可,天赐功德位,得功德护佑。”
“只要成为最低的善人功德位,就可以以功德洗礼,得功德护佑,延年益寿,脱胎换骨,即便是不服用天灵地宝也可以长命百岁,况且如今天地灵气干涸,天材地宝更是犹如凤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
人皇为了衡量大康王朝百姓功德,于是焚烧缴文祭天,自功德榜上取下一千七百零一道功德纸,制成八十一块功德碑和一千六百二十个功德薄,分别赐予八十一郡的郡守和一千六百二十县的县丞手中,凡是县域之内出生婴儿皆由父母将其真名,生辰和一缕魂光记录于县衙功德簿。
此人一生之中的功德皆在功德簿上显化,但凡县域之内有天赐功德位之人,便会一路上秉至郡守和朝堂,礼部会带着康帝的封赏而至,这是无上的荣耀,光宗耀祖的喜事。
县丞乃县域之长,必须由科考取得功名之人担当,并非一定是功德之人,这也是为了照顾寒门子弟。因县丞为王朝官身,有国运加持,有不下于真人功德位的实力,可掌控功德簿,万法不侵,具备天眼通和天耳通的能力。
当然,这种能力只是伴随官身,且非自身的实力,同国运息息相关,国运强盛,国运加持的官身也强大。
国运衰弱,国运加持非但不强,甚至还会拖累有官身之人。
县丞自身若是也有功德位,那么加持国运,实力将更上一层楼,可以说任何一个有功德位的人都不会与有官身的功德位之人为敌。
大康王朝的康帝,虽是尊者功德位,但大康王朝国运昌盛,有国运加持己身,实力相当圣者功德位,为天下第一人。
“考取功名才能赐予官身,将母亲救出这水深火热的沈府。”
沈云读取了这个片段的记忆,恍然大悟,难怪他心底深处会有如此强烈的功德和功名的执念,无论是得到天赐功德位,还是考取功名,都是踏出沈府这个大火坑的台阶。
只是,可惜。
沈云摇了摇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早早就丧了命。
“这个沈云死的倒是毫无破绽。”
沈云将死亡前一天的记忆整理出来,看似毫无破绽,实则漏洞百出。
就在前一天,沈云的学业评试取得私塾第一,私塾刘老先生甚是欣慰,放堂后将他独自留下。
“沈云,你是私塾为数不多的长学弟子,这一年你的学业进步之大,令先生备感欣慰。”
老先生刘希白胸有大志,兼济天下。
只是一辈子都在科举考试经,意,集的学海无涯之中度过,奈何天意弄人,屡次不第,不能在官场一展抱负,眼看天命之年近在咫尺,于是放弃了科举考试之路,开办了间私塾,教书育人,广开民智,积攒功德,欲成善人功德位,延年益寿。
虽然刘老先生至今未能考中秀才,但一身学问确实深厚,圣师大儒箴言,张口就来。
沈云恭敬行礼,道:“先生学富五车,学问高深,因材施教,沈云得先生授课讲学,受益匪浅,荣幸之至。”
“哈哈,你不要妄自菲薄,先生知晓你私下读书很是刻苦,能有今日成绩,全在于你自己,大儒曾曰先生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沈云弯身施礼,以示恭敬。
“先生让你留下是有一事相求,我有挚友在临县私塾教学,却因家中变故,归乡月余,放心不下私塾的学童,于是一封信寄到我这里,让我代为授课,我也是分身乏术,只好从你们这些弟子中择取一人代师授课。”
老先生刘希白看沈云略显为难的神色,连忙道:“你放心,那些学童处于蒙学阶段,你只需教授《百家姓》,《千字文》即可,一应开支皆由先生承担,教书授课,解人之难,也是功德一件。”
沈云眼神亮起,身为家中庶子,处处受气,举步维艰,若无庞大的财力支撑,或者奇迹般的功德之事,想要积攒功德获得天赐功德位,难上加难,他只能依靠读取功名才能从沈府解脱。
此时既然有机会可以远离沈府,又能积攒自身功德,有何不可。
应承下来,沈云便满怀喜悦,放堂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