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师,那么该怎么理解孔圣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皇上,孔圣人拜七岁孩童为师,就是此话最好的实行。若从治国来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是很好的例子。”
杨慎立马回答。、
杨慎一边说,一边思量朱厚熜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杨慎的回答算是中规中矩。
但已经把朱厚熜想要的答案说了出来。朱厚熜道:“杨师的意思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是,皇上。”
“也就是说,这些蛮夷之地,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任何人,无关他的身份,就算是最为粗鄙之人,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杨慎开口。
是不是真的如此,杨慎不敢肯定。
毕竟杨慎出自大家族,出自诗书传家的宦官家庭。杨慎说起来并没有真正见到过心目中那些粗鄙之人。但根据杨慎读过的书来说,任何人都值得学习。
“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朱厚熜点头。
道:“汉高祖刘邦曾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然汉高祖刘邦正是因为用了他们,才能够打下汉朝天下。吾大明泱泱大国,乃天朝上国。大明文化泽被天下,影响蛮夷之地。蛮夷文化,是深受大明文化的结果。蛮夷文化虽然落后,但应该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再说蛮夷不懂文化传承,很多文化容易失传。吾大明泱泱大国,正好可以帮忙这些蛮夷,保存他们的文化。”
“皇上,您是希望翰林院收集蛮夷文化,登记在案?”
“善。”
朱厚熜站起来,道:“杨师,朕希望专门培养熟悉各蛮夷文字、蛮夷文化、蛮夷礼仪的人才。这些人可以在鸿胪寺,参与接待外使、诸藩。也可以参与翻译蛮夷书籍,保存蛮夷文化,让朝廷更加熟悉这些蛮夷国家,可以从容的应对。如果蛮夷文化当中,有可以学习的,我们也不必忌讳。大明朝泱泱大国,这点胸襟是应该要有的。”
“皇上,永乐五年在南京开办了四夷馆,就是培养通译语言文字的。”
杨慎算是听懂了朱厚熜的意思。
不过他立马是小声的提醒一下朱厚熜,告诉朱厚熜大明已经有这样的机构。隶属于翰林院的四夷馆,那就是专门培养翻译人才的。
这一点杨慎很熟悉。
因为杨慎的叔叔杨廷仪早年担任过太仆寺少卿,提督四夷馆。
“不一样。”
朱厚熜走着,杨慎跟着。
“杨师,朕希望京城成为天下中心,文化中心。朕希望朝廷对于诸藩的认识,超过他们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朝廷对于蛮夷文化的理解,超过蛮夷自己的理解。他们自己没有保存的文化,我们帮他们保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