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别,蒙古人当中少有的骑兵将领。
他和博尔忽,忽必来,赤老温等出身成吉思汗汗帐中的怯薛军将领有着极大的不同,用汉人的说法便是,这是位将帅之才。
他是泰赤乌部的附属部落别速惕部人,十三翼之战中,曾射伤成吉思汗铁木真,后被俘请降,赐名哲别。
在南下攻打金国的诸次战役当中,担任要职,从十户长,升迁至千户,遂与博尔忽,赤老温,速不台等并列。
和另一个时空中不同的是,因为木华黎不在蒙古诸部,合撒尔叛离等原因,此时的哲别,已隐然为成吉思汗账下众将之首。
这一次,成吉思汗也将重任托付于他,让他率兵出野狐岭,攻古北口侧后。
哲别一路催促大军前行,不过,当来到河北檀州,潮水西畔,哨探前方的游骑碰上了秦军斥候。
哲别便已明白,秦国人并非没有防备。
而很快,两支万人骑兵,便在这河北平原的北端遭遇。
这两支骑兵队伍,可以说,都是当世骑兵之翘楚,当他们骤然相遇与燕山山麓,却注定要拼杀个你死我活。
隆隆的马蹄声,作响于天地之间,山峦颤抖,河川震荡。
望着远方出现的黑线,哲别立即传令大军,停止前进的步伐,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在初来的时候,便露出足以致命的弱点,那么,哲别不介意带领勇士们,立即冲上去,撕碎他们。
因为他知道,他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对方身上,到了现在,大汗的信使,竟然还没有来到这里。
只能说明。汉人的长城,还是秦国人手中。
按着时日计算,哲别也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因为自从大汗率军南下以来。还没有哪个对手,能在蒙古人面前,支持这么多的时日而没有调头逃走。
而且,大汗已经调动了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
在他看来,并非蒙古人的弯刀变得不那么锐利了。这也许只能证明,秦国人的强大。
而眼前出现的军队,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秦国人竟然一面守城,一面还派出了骑兵,拦截来自后方的攻击。
尤其是,据他所知,守卫长城的秦**队,并不算多,面临大汗亲自率领的众多勇士,却还有余力顾及侧后。。。。。。。。
想到这里。哲别。。。。。。。这个好像岩石一般的蒙古名将,也不由深深皱起了眉头。
因为他知道,蒙古人面临着怎样的处境,他心中的焦虑,并不比旁人少上半点儿,所以,他需要尽快的击败这支出现在眼前的秦国骑兵,然后赶去另外一处战场,像之前很多次一样,为大军打开胜利之门。
但秦人骑军。渐渐清晰起来过后,几乎是立即打消了他速战速决的想法。
严整的骑兵军阵,好像一座移动的城墙,与草原战士迥异的装扮。也更彰显了他们的气势。
制式的武器,制式的甲胄,强健的战马,唯一与蒙古勇士相同的,可能就是同样年轻健壮的士卒了。
在秦军战旗之下,一人高高举起手臂。秦军骑军便缓慢的停了下来。
和蒙古军略显嘈杂不同的是,这支军伍只停下来,除了偶尔听到的传令之声以及战马的嘶鸣声外,便是鸦雀无声。
沉重而肃杀,让秋风更加彻骨的杀气,好像在这一瞬间便凝聚了起来。
身为对手的蒙古骑兵,也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大多敏锐的感觉到了对面这支大军的异样,慢慢安静了下来。
但他们是蒙古人,广阔的东北草原以及辽东大地的主人,骄傲的他们,从来不曾在对手面前沦于怯懦。
对手越是强大,好像越能激发他们的勇气,现在,他们好像终于找到了一个势均力敌的敌人。
很多蒙古战士眼中,慢慢浮现出了血丝,这是大战将起时,最恰当,也是最好的一种情绪。
并不如何高大,却非常健壮的秦军将军,远远的也在观望着这些蒙古骑兵。
他的名字叫薛奴儿,只这个名字,便也显示出了他不同寻常的来历。
他是乃蛮人,可克薛吾这个尊贵的姓氏的继承者,身上流淌着,天神最为荣耀的战士所属部族的血液,可克薛吾部的后裔。
他的经历是幸运与不幸的结合体,没人说的清,他这前半生,到底经历了多少故事,连他自己都不成。
当年,强大的可克薛吾部,随着乃蛮人荣光的终结,也迎来了意料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