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取名为陈招弟的女婴,被这对结婚8年没有生育的夫妇,年近30岁陈福来和单连凤带到了东谷县城附近2里地的一个村子—上纸寨村,她的命运也由离县城10里地的村子,缩短了8里地。
关于上纸寨村名字来源,可能因名字有纸字,很多人会因此联想到这个村子造纸,但并不是因是造纸而成为村名的。
元未明初时,为防异族入侵,明军采用疑兵计,用秸杆扎成架子,外面糊上纸,做成兵寨—纸营寨,然后在营寨外面插上漫天的旌旗,派兵在外不停地巡逻,敌人以为驻有重兵,一直未敢入侵。后来人们在此处居住成村后,所以名为纸寨,纸寨村落逐渐分成两个,该村地势高,称上纸寨,地势低的那个村称为下纸寨。在东谷县曾流传“城里城外打不过上下纸寨”的说法。
因东谷县独特的地理环境,故此,在抗击外敌入侵时,东谷县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现东谷县的很多村庄以“营、寨”等为名,从村镇的名称中可以寻访到很多过去战争的痕迹和故事。
上纸寨村根据区域分为1至6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社员都是住的比较近的几十户人家,以前一个生产队的社员一起种田,由大队分粮食,后来不大锅饭了,他们各家各户的农田和责任田也都会挨的比较近,每个生产队在主要干道的中心位置都有一个集合点,两边则是纵横的小道,延伸到每一户人家。
陈福来一家是上纸寨村生产队里人口最多的,兄弟姐妹八个人加上父母共10口人,父亲陈子贵,母亲陈朱氏,这个名字更具有时代特点,老公姓陈,她姓朱,所以户口本上写陈朱氏,陈朱氏17岁嫁给陈子贵当年,就生下大儿子陈福来。
陈福来作为大哥,二弟陈贵生,三妹陈秀芝,四妹陈秀凤,五妹陈秀玲,六弟陈友生,七妹陈秀珠,八妹陈秀琴。
自打单连凤嫁入这个家的时候,陈福来其他兄弟姐妹都没有结婚成家,最小的几个弟弟妹妹,还没有成人。作为长兄和嫂子,她替公婆也分担起这个家生活的重担,8年来看着二弟和三妹,四妹陆续结婚成家,苦日子就像看不到头一样,自己的肚子也纹丝不动,这在农村传闲话的年代,她承受了多少别人的指指点点和非议,也想过离婚,逃离这样一个让她不堪重负的大家庭,可她不敢。
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怪她的母亲,当初有人介绍一个北京市里的工人给她,她妈妈死活不同意,觉得太远了,可不是吗?1970年年初,从大山沟沟到东谷县城,先走路翻过一座山,再搭一段马车或骑自行车来东谷县城,都要3个多小时,这要是去了北京市里,一直骑自行车差不多要8个小时,她娘死活不同意她远嫁。
后来媒人介绍了陈福来,东谷县城的,天花乱坠的夸了这男人,老实,关键有门手艺,瓦匠,怎么也比只会种庄稼种地强啊!最后她看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在当年农村山沟沟里22岁的女孩都算大姑娘了,也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看着周围的街坊四邻陆续有了自己的孩子,想想自己马上都30岁了,她更是对自己是否生育绝望了。就在有一天中午,一大家子正好吃饭,三妹秀芝的丈夫杨永利来到他们家。
“他大妹夫,你咋来了,来的正好,正要吃饭呢”单连凤问杨永利
“秀芝昨天生了,也生了个丫头,我来送个信”杨永利耷拉着脸说。
陈朱氏忙劝到“我大外甥女出生啦,孩子健康就好,你看你哥和你嫂子,结婚8年都没孩子呢,你二哥去年结婚也没孩子,丫头也总比没孩子强啊,以后你们再接着生一个,肯定是男孩”!
五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