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
阎应元解释道:“这乃是文东的田地,这些庄稼人,都是他雇佣的。”
两人好奇心起。
冯敦厚问道:“皕亨兄,你这位好友,是用什么方法,让水稻如此高产?”
陈明遇接口道:“郭文东弄出很多稀奇古怪洋玩意,定是跟那有关。”
阎应元说道:“待见到文东,一问便知。”
不仅仅是他们,来往于官道上的过路人,望见两边景象,无不为之惊叹。
南京郭家的水稻大丰收,在江南已有不少人知晓。
南京城,郭府。
这里一片喜庆气氛,既为水稻大丰收,亦为少爷再次成婚。
家丁丫鬟们忙碌着,在装饰着郭府,挂灯笼、贴对联和喜字,这些都必不可少。
郭文东跟两女刚吃过午饭,家丁来报,阎应元到了。
出得大门,郭文东见到了这三个历史上的英雄。
“文东!”
“皕亨兄!”
双方相互作揖。
阎应元三十余岁,长得颇为魁梧,现任江阴县典吏,官阶从七品。穿越而来的郭文东,根本不认识阎应元,事先向老婆了解其体型样貌特征,见面后就辨认出来了。
阎应元喜欢从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只是大明重文轻武,才不得不先读书参考科考,凭借科考进入仕途。
大明的许多领兵作战的人,都是先科考再掌兵这个路线,比如熊廷弼、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等等。
“文东,真有你的!一别大半年,你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弄来如此之多洋货,家财万贯了!”阎应元在夸赞中带着感慨。
郭文东淡淡一笑,算是回应。
阎应元再说道:“你特意让我带两人前来,我给你带来了!这位是冯培卿,这位是陈拱辰。”
郭文东先后向两人作揖。
冯敦厚和陈明遇都不明白,跟郭文东素不相识,何以给自己送请帖,还让阎应元出面。
陈明遇四十余岁,是上一任江阴县典吏,年初由阎应元接任后,他并未去其他地方就职,居住在江阴。
冯敦厚年约三十,长得倒有些儒雅,现任江阴训导,官阶为从八品。
郭文东带着三人入内,三人坐骑有家丁牵到马棚照料。
在正堂坐下后,冯敦厚忍不住问道:“郭公子,你到底是用何种方法?让水稻大丰收。”
郭文东回应道:“这乃是用海外的水稻种子,能有如此高产,皆因种子之故也。”
郭公子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洋货,江南的上层人士几乎无人不知。
陈明遇感慨道:“文东啊!你把如此高产种子带入大明,对天下社稷功不可没,日后大家耕种这种水稻,饿肚子的人定会大大减少。贼寇横行,皆因中原百姓没饭吃,若早点引入这种子,在整个大明推广,让朝廷多点赋税收入,有粮食赈灾,或许北方就不会有如此之多人归附贼寇了。”
陈明遇接着道:“我们管不了那么多,做好分内事,让家人日子过好点。”
“三位到来,一起品尝珍贵的红酒!”
郭文东把红酒取出来,给三人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