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7章 理想很丰满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行人坐在茶楼里,喝着茶,吃着精美的茶点,欣赏着远处古装剧的拍摄,别有一番意趣。

    黄锡照随意介绍些世界各地拍电视剧的模式,比如美国都是季播剧,每一季为一个段落,边拍边播,根据观众反应,随时调整。

    比如发现剧中某个角色很受欢迎,就给他加戏,反之则趁早领盒饭。

    如果收视率好,有钱赚,那就继续拍下一季,否则就砍掉,这也导致美剧的质量往往很高,但经常烂尾。

    日剧跟美剧的模式类似,但又不尽相同,日剧也是一周播一集,边拍边播,随时调整。

    但日剧一部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往往不会再有下一季了。

    所以日剧一般很短,一部只有十一集左右,但内容十分紧凑,几乎没有注水情节。

    如果拍很长,那就是日奸台拍的,日奸台的大河剧一般能拍五十集,有时能拍到一百集以上。

    因为日奸台没有广告,不靠收视率活着,它是找日本国民强制收钱的,不给也得给,你爱看不看!

    当然了,日奸台并没有因为旱涝保收就摆烂,实际上他们制作的大河剧是日剧的金字招牌。

    强制收费,不会亏本,所以就可以精雕细琢嘛,自然容易出精品。

    港剧又不一样,港剧也是边拍边播,但讲究效率,一天就要播一集,速度极快。

    所以港剧都是监制责任制,分组拍摄,一部剧往往由一个监制统筹,分组几个小组,由几个导演没日没夜的拍摄。

    这对监制的水平要求极高,监制往往拍完一部剧,就要休息一段时间,不然缓不过来。

    港剧一般不会超过二十集,如果故事太长了,比如要拍金庸小说,那就分成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这样拍,类似于美剧的操作方式。

    最后就是台剧,台湾也拍电视剧,但水平极烂,因为台湾的三大电视台拍剧有财政补贴,所以收视率低也不怕。

    台湾的电视台也像日本的NHK一样的态度,你爱看不看。

    不过区别就是,NHK拿的是老百姓的钱,还是要给老百姓回馈的,拿谁的钱替谁办事嘛。

    而台湾的三台都是拿的财政补贴,管你老百姓爱看不爱看!

    汪枫听得连连点头,问道:“那么杨先生和黄先生认为,我们央视应该走哪种模式呢?”

    黄锡照看了杨叶一眼,杨叶接口说道:“如果让我提建议的话,最好是走日本NHK的大河剧模式。

    大河剧一般是以日本战国时代为故事背景,以知名历史人物为主角,拍摄比较严谨的长篇历史电视剧。

    中国有悠长而灿烂的历史,春秋战国、秦汉之争、隋唐乱世……拥有无数光华璀璨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故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拍一百年也拍不完!

    贵台是国家电视台,自然要注重国家的形象。拍摄这种严谨而又有意义的电视剧,我认为是最适合的,而且贵台也拥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把这件事做到最好!”

    考察团的人一听,都觉得大有道理。

    他们现在正在观看的亚视拍摄的武侠剧,飞来飞去的,虽然看着很拉风,但是这帮老领导其实并不感冒。

    反而是杨叶的一番话,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八十年代港台也拍历史剧,比如亚视就拍过冯宝宝版的《武则天》,中视也拍过潘迎紫版的《一代女皇》,都轰动一时,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不过港台的历史剧以戏说为主,并不严谨,九十年代央视刘小庆版的《武则天》一出,就把这俩比下去了。

    历史剧曾经是港台电视很重要的一个剧种,将历史人物跃然于电视,并以惊心动魄的情节和华丽服饰,以及对大众所熟知的历史人物的全新演绎作为包装,令内地观众耳目一新。

    不过九十年代央视的历史正剧一出,无论在历史细节和场景上面都比港台更加严谨,在港台地区播放后,造成哄动效应,港台两地的电视台也就不再班门弄斧了!

    陪同央视考察团游览完宋城,杨叶留下黄锡照继续陪同,自己就告辞了,他答应做中森明菜演唱会的嘉宾,得赶着去彩排。

    临走之前,顺便邀请了考察团去看两天后的演唱会。

    ……

    两天后,央视考察团在黄锡照的陪同下,走进红磡体育馆,在预留的贵宾区落座。

    贵宾区坐的大多是香港娱乐圈的人物,不时有相熟的人过来和黄锡照打招呼。

    见现场一万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考察团的一位成员好奇地问这么多人来看演唱会,得收多少门票钱?

    黄锡照回答道:“大概三百万港币!”

    那人大惊失色,问道:“这个日本歌唱家,在香港很受欢迎吗?”

    黄锡照解释道:“她不是一般的日本歌手,她在香港出道,是四年前被杨叶先生在日本发掘,带到香港亲自培养出来的!”

    那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黄锡照笑道:“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据说有一次杨先生去日本出差,飞机抵达东京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他饥肠辘辘,在机场附近找了一家拉面馆吃面。

    却听见后厨传来隐隐的歌声,他被这歌声吸引,循声而去,原来是拉面馆老板的女儿在一边洗碗一边唱歌。

    杨先生觉得她是可造之材,就说服面馆老板,将她带回香港,亲自培养。

    几年之后,她果然一炮而红,成为日本乃至亚洲最负盛名的歌……唱家!”

    考察团听了这段故事,大感有趣,汪枫笑道:“这么说来,咱们这位杨先生还是一位当代伯乐嘛!”

    ……

    演唱会后台,中森明菜正在检查装造,做上台前最后的准备。

    张国荣站在旁边撩得飞起,看在他是个大帅比的份上,中森明菜礼貌地和他聊着天。

    至于杨叶,他正被少女时代团团围住,唧唧咋咋地聊个不停。

    眼见张国荣在撩他的妹,但是分身乏术,也只能假装看不见!

    毕竟这边有九个妹,那边才一个妹,杨叶还是识数的。

    “叶哥哥,等下演出完,我们去吃宵夜好不好?”王组贤吃着薯片说道。

    杨叶张了张嘴,王组贤乖巧地给他喂了一片。

    杨叶“嘎嘣”一声吃了,问道:“可以啊,吃什么?”

    “吃螃蟹好不好?”

    “不是吧,我记得你去年吃大闸蟹吃到全身过敏,还打针!”

    “这有什么关系?吃螃蟹当然要吃到爽,我这次准备了抗敏药!”

    说起这事王组贤有些脸红,因为去年杨叶送给她们少女时代一筐从上海空运到香港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每一只都有巴掌大,真是太好吃了。

    <div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