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二章【做客江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俊振擦擦汗水说道“想不到这屯田如此辛苦!”也让他体会到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到了2月19日德川幕府本州岛东京地区的江户城本丸殿内,跪坐在寝殿里穿着(黒紋付羽織服)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正拿起自己的麻吕佩刀缓慢拔出刀柄,看着闪耀的光芒照在麻吕佩刀上,使得德川幕府征夷大将军很自豪的拿起布条来擦式佩刀,突然间一个士兵就拉开(推拉门)走进来汇报道“大和语:启禀征夷大将军,小的收到肥前国平户藩主发来的书信。”

    一脸奸笑的幕府征夷大将军用眼神看了士兵一眼,在缓慢的拿起书信打开来观看,竟发现上面写着(大明福建总兵:郑芝龙,要来德川幕府东京访谈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交谈一下萨摩藩占据琉球王国之事?),幕府征夷大将军得知此事非同小可,他本想拒绝的但是想想大明帝国如今虽然内忧外患,可是福建水师依然有很强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故此他打算见见明使听听他们的口气,并下令以最高礼仪迎接明使。

    首先派出了德川幕府治部省的治部大辅:光原太郎,带领所属的治部省人员们排成两组罗列在江户城门口,再由(雅乐寮)负责带领人员铺地毯,幕府长官雅楽头:唐泽十三、幕府次官雅楽助:松岛夏男,两位安排人员准备吹奏幕府音乐欢迎明使。

    这边的明福建总兵也以靠近了东京海域在码头登岸,福建水师明军们就架起甲板先行下船,而船只上的琉球使臣与明福建总兵,也一同下了船只往岸边走来,岸上的百姓们见到有穿着中原服饰的人到来,就都围上去指指点点的议论道“大和语:他们是唐帝国来的中原人吧?”

    一些妇女则说道“大和语:私(幕府女子的自称)说他们应该是大明人吧?现在已经没有唐帝国了?”

    走在街上的明福建总兵与琉球使臣们,听着这些幕府百姓们叽里呱啦的说着(大和语)还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他很不高兴就问道“通事他们在说什么?”

    旁边的明福建通事就告诉他,百姓们对我们很好奇,认为我们乃是唐帝国来的中原人?听到这个解释明福建总兵大笑道“呵呵呵!想不到这幕府百姓至今依然还对唐帝国念念不忘啊?”话音刚落就见到远处街道上走来一队扛着铁炮、南蛮火绳枪的德川幕府侍卫,看得明福建总兵有些惊慌!他下令道“众人准备迎战倭寇?”

    但是情况似乎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迎面而来的倭寇并没有向福建水师明军开战,而是让开道路站到一旁,只见大步走上来一个穿着(缝腋袍)头戴乌纱帽的幕府官员?过来用很不流利的江淮官话说道“请问阁下可是大明来的使者吗?”明福建通事就迎了上去回答道“没错,我等正是从大明而来的官员,这位是福建总兵大人,请问您是?”

    幕府官员就回答道“我是德川幕府的治部大辅,konn ni qi wa(大和语:你好!)。”明福建通事听到对方似乎不太懂大明的江淮官话,就和他用大和语沟通道“大和语:请带我们去见,征夷大将军吧?”

    见到明使有人懂大和语,幕府治部大辅很高兴的在前面引路带他们进入了江户城内,早就恭候在此的幕府长官雅楽头、幕府次官雅楽助,就吩咐随行人员开始奏乐吹奏着『百花谱』来恭迎明使,紧接着众人向走过来的明福建总兵与随行的福建水师明军们,鞠躬行礼道“i rac syai i ma se ba ku fu (大和语:欢迎来到德川幕府!)。”

    就这样明福建总兵被德川幕府的治部省官员隆重迎接进了二丸殿内,又吩咐宫女们倒茶给明使喝,随后幕府治部大辅则去通知幕府征夷大将军贵客到来。

    正在喝着茶的琉球使臣就对明福建总兵说道“总兵大人,你看幕府会不会使诈啊?要是他们护着萨摩藩怎么办?”考虑到这一点明福建总兵小声交代了一下底,他说“放心吧!本将在德川幕府有卧底,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我都能知晓。”琉球使臣听后才松了一口气,大口喝下茶。

    这边不敢怠慢的幕府征夷大将军穿着〔木屐〕快速走向大殿内,又让侍卫们拉开门说道“大和语:不好意思让诸位久等了!”

    明福建总兵与琉球使臣就起身还礼道“征夷大将军有礼了,今日本将前来不为别的,是奉了皇帝陛下的旨意前来为萨摩藩占我大明附属国领土做谈判的,”

    一听对方是这话幕府征夷大将军欢笑道“大和语:此事我也略有耳闻,这样吧!总兵大人你好不容易来一次江户城咱们边吃边聊吧?来人速速设宴款待贵客。”

    还是由幕府雅乐寮官员们安排侍女舞姬在宴会上献舞助兴,只见一排排穿着小袖吴服头插银色(花蝶发簪)的幕府舞姬拿着扇子走上来献舞,看得明福建总兵津津有味,他拍手说道“还是你们幕府国内太平啊!瞧这小美人一个个长得水灵水灵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