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战准备。一九三六年一月十五日,他在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又明确指出:“……无论在我国东部边境还是西部边境上,那业已形成的态势都要求我们极其认真地重新考虑我们的防御措施,目前切实可行的一条,就是必须居安思危,抓好战备,在相距一万公里的两条战线上能同时、而且完全是独立自主地进行防御……”。在苏*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图哈切夫斯基强调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应该发展红军的技术装备实力……大家都知道,一旦爆发战争,技术兵器、装备、武器、飞机、坦克的需求量必将大大增加……仅有一个庞大的工业基础是不够的,还必须善于发挥它的作用,必须善于将它从和平工业转到保证前线供应方面来。”这些都反映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贡献。
一九三·七年六月初,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根据命令,偕同妻子妮娜;叶夫金尼耶夫娜离开莫斯科的喀山车站,告别亲人和战友,到古比雪夫城,就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图哈切夫斯基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他和莫斯科的最后诀别。到职后不久,就请他参加“事先早有安排”的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的政工会议,一到会就马上被逮捕了。接着他的妻子妮娜、他的母亲、姊妹、他的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也都相继被捕了。从被捕到宣判死刑,立即执行,仅仅十三天时间。当时内政人民委员部在死刑宣判书上宣称:“被告已服罪。”但从披露出的一些消息证实,图哈切夫斯基回答检察长维辛斯基的,只有句话:“我好象做了一场梦。”指控是以诽谤诬陷为基础的。他们利用图哈切夫斯基和他战友出国执行任务、纯属公干性质的和外国人会晤的谈话材料,断章取义,捏造罪行材料,置元帅于死地。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接着,又从**上消灭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妻子妮娜·叶夫金妮耶夫娜和他的兄弟亚历山大和尼古拉。他的三个姊妹都被投入集中营。他的尚未成年的女儿,俟成年后也被捕入狱;元帅的母亲和姐姐索菲娅在流放中死去。斯大林究竟是怎样中了希特勒的“反间计”呢?斯大林秘密处决图哈切夫斯基等人,究竟是根据哪些“罪证”材料呢?在《间谍大王》《(》)一书的《*焦点》一章是这样写的:“一九三六年下半年,希特勒‘安全局’领导人海德里希去拜访德国侦察机关‘阿*韦尔’5的头目卡纳里斯,海德里希向他提出要调几名能模仿图哈切夫斯基笔迹的专家。当时他声称,这是他需要进行一场极其保密的战役,而这个战役又是希特勒委任他——海德里希来领导的。决定编造一份有伪造签字的文件,尔后设法让*人见到文件的内容。从伪造文件中能看出图哈切夫斯基有*苏维埃*的野心。海德里希告诉卡纳里斯说,文件已根据希特勒指示准备停当,并先将文件转交给捷克总统,从那里送给莫斯科……”信中不仅竭力模仿图哈切夫斯基的字体,而且在他的笔风上也下了功夫。在这封伪造的信件上却盖上“阿*米尔”真正的钢印、“绝密”、“机密”和附一份希特勒签署的决议书——命令监视德军统帅部中的德国将领,他们似乎与图哈切夫斯基保持有秘密联系。这封信是主要文件。这个“专卷”共有十五页,其中除信之外还有各种用德文书写的、有德军统帅部将军签名(署名是伪造的,是从他们银行帐号上复制下来的)的文件。为了把这个“专卷”过渡给斯大林,专门制造了一起“阿*米尔”大楼起火时“专卷”被盗案件,使这个“专卷”的照像副本落入贝聂施手中。通过他转给了斯大林。德国法西斯特务头子舒伦堡在回忆录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哈切夫斯基的主要事迹
一内战经历
1*3年2月16日,图哈切夫斯基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多罗戈布尔日县一个贵族之家。由于家道中落,1904年其父带全家搬至奔萨省乌拉日村,后又于1909年迁居莫斯科。18岁时,图哈切夫斯基离开中学*莫斯科叶卡捷琳娜第一武备学校,后转亚历山大军官学校学习;1914年7月毕业,获少尉衔,到谢苗诺夫近卫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图哈切夫斯基随部队开赴前线,因作战勇敢6次受奖。1915年2月19日,他在战场被德军俘虏,送至德国的军官战俘营囚禁。翌年,他多次试图逃跑,均未成功,反被转移至专门关押“逃犯”的因戈尔施塔特第九号堡垒继继监禁。后来,他在又一次逃跑被抓回时机智地混入了士兵战俘集中营。1917年秋,在该营被俘士兵的帮助下逃回*,并在其原来的部队充任连长。
十月革命胜利后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图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遇到自己的老同学,布尔什维克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在其影响下,图哈切夫斯基选择了新的生活道路。1918年春,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图哈切夫斯基开始在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军事部工作,并于同年4月加入布尔什维克党。6月,他奉命去东部战线负责整顿零散部队,筹建红军第一集团军。他在不长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亲率部队多次战胜白卫军。1919年3月,图哈切夫斯基曾一度指挥南部战线第八集团军作战。但为时不长即被调回东部战线接受了第五集团军司令的任命。第五集团军在粉碎高尔察克匪帮的斗争中起过重要作用。对此,列宁在该部队成立一周年之际曾赞扬说:“第五集团军建立一年来已经由一支小队伍变成一个有坚强的革命精神,在保卫伏尔加和粉碎高尔察克部队的胜利战斗中团结一致的集团军。”图哈切夫斯基由于领导和指挥部队作战有方被授予红旗勋章。
1920年初,图哈切夫斯基升任高加索战线司令。这一战线的各部队在他的领导下成功地实施了叶戈尔雷克战役和北高加索战役,歼灭败退到北高加索的邓尼金主力部队。1920年4月,他被任命为西部战线司令,率所部偕同西南战线的部队对波兰干涉军作战,通过七月攻势,红军强渡维斯瓦河,直逼华沙。但由于他的轻敌和经验不足,在华沙战役被劣势的波兰军队打的惨败,损失了4个集团军15万人。为了推卸责任,他指责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的西南方面军支援不力,这激起了曾长期在这个方面军工作的斯大林的极端不满。
1921年2月下旬喀琅施塔得反革命叛乱发生后,列宁建议任命图哈切夫斯基为平定叛乱的第7集团军司令员。4-5月,他又被派往唐波夫省平定安东诺夫匪帮的叛乱。图哈切夫斯基迅速地平息了这两起叛乱,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改造红军
国内战争结束后
图哈切夫斯基担任过苏军一系列高级职务:工农军事学院院长(1921年)、西部军区司令、工农红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年5月)、列宁格勒军区司令(1928年年6月)、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1年)、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1934年)、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1936年),并于1935年同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等4名高级将领一起首批接受了苏联元帅的头衔。图哈切夫斯基在这段工作中,曾就军事制度的改革、军队装备的更新、各新兵种的建立、各特种军事院校的组建、专业干部的培养、军工生产的科学管理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并为以后实践证实完全正确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苏联军队的早期建设。
进行了重要的军事改革
1924年,苏联根据国内战争的经验和工农红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的任务,进行了重要的军事改革。图哈切夫斯基积极参加了这一工作。他亲自领导了军师两级新编制的制定和部队的整编改装工作,并参与各种新条令和新教范的制定。新编制的贯彻执行使军队师一级单位提高了战场通行能力和机动性,变得更易于调动和指挥。
军队必须现代化
应当设法用威力强大的技术兵器装备国家的武装力量。这是图哈切夫斯基指导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在1925年的《工农红军野战条令》的前言中指出:“由于我国的经济在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遭到了破坏,因而红军中流行着一种看法,似乎我们在未来的战争中用以同敌人拼杀的主要不是技术兵器,而是革命积极性和阶级觉悟之类的优势。这样一种意见,如果说在经济遭到破坏的时期还多少有其存在的理由,那在我国工业正逐渐达到战前水平的今天,就变得十分危险和有害了”。
图哈切夫斯基担任国防副人民委员和工农红军装备部长期间,积极参与了建立和发展国家军事工业的巨大工作。考虑到未来战争的种种特点(如动员期较短、参战人数众多、战斗空前激烈、武器弹药的消耗量很大等),并鉴于当时苏联工业生产落后,他决定集中力量解决两大关键问题,即设法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和尽一切努力为战时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创造必要条件。为此,他专门向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领导人写了信。在他们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整顿了与军工生产有关的各专业部门和企业,为三十年代苏联军队的技术改装和卫国战争时期武器弹药的大批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图哈切夫斯基狠抓军工生产
使彻底改变红军的军兵种构成有了可能。由于他的积极倡导,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空军、摩托机械化部队(即后来的装甲兵)、空降兵、海军等新军种和兵种相继建立;原有的步兵、炮兵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他指导军兵种的建设一向十分具体,从各自规模的大小到需要装备哪种武器都要过问。早在1931年,他就极力主张大批生产配有76.2毫米口径火炮的优质坦克,装备装甲兵部队。根据他上述建议,苏联研制成T-34型坦克。此外,苏联军用喷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也是由图哈切夫斯基首先于月提出来的。他的这一建议对苏联空军的发展,特别是技术装备上的改进起了推动作用。
图哈切夫斯基十分关心军队
指挥干部和军事专业干部的训练和培养,积极倡导创办各种军事专门学校,主张军事干部接受正规教育。他在主持工农红军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工作期间,制定了军事院校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注意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学与军队实际相结合等。对于这些,他本人都身体力行。他自己讲课时,语言形象生动,说理深入浅出,理论性既强,又能紧密结合部队实际问题,深受听课者欢迎。图哈切夫斯基还规定各教研室编写的教材都要拿到部队的演习和示范作业中接受检验。
写下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
图哈切夫斯基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他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的基本原理观察各种军事现象,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当代战争的性质、战略战术特点和其它有关的军事学术问题,从而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展了苏联早期的军事思想。图哈切夫斯基的这部分理论遗产,共约120多篇(部)。自六十年代初期以来,其中的一部分已陆续公开发表,受到了苏联军事学术界的重视。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未来战争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规模空前巨大。他指出,在当今世界,“甚至两个单一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有可能逐渐发展成地球上两大对立集团之间的战争……现代战争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宏大。这不论就其所花费的资财,所动用的军队,还是就参战各方所占领的地区,战争进程所要持续的时间来看,都是一样的”。
基于对现代战争特点的认识,图哈切夫斯基清楚地看到,今后进行战争已不可能单单是军队自己的事情,整个国家都将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投入这种斗争。因而他认为国家工业经济资源的快速动员能力是一个国家国防战斗威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他指出,象年战争期间出现过的那种长时间的工业动员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是根本谈不到的。
规模上,又表现在各参战国本身图哈切夫斯基从来不把战争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他强调,“我们不应当把一打几年、全面耗费国家人力物力资源的战争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战争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急剧地改变着自己的特征……这种改变既表现在自身的形态上、规模上,又表现在各参战国本身。”因而,他认为人们无法预见未来战争的全过程,而只能根据各备战国家武装力量的准备程度和军工生产的发展规模来判断这种战争初期阶段的大体情况。
对战争初期情况的判断正确与否,关系到一个国家自身的安全。图哈切夫斯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非常重视,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他指出:“必须早在平时就对战争初期作出正确的预见,正确的估计并进行正确的准备。”他还专就如何组织实施边境地区战役战斗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1934年草就的《边境战役的特点》一文中写道:关于沿铁路向边境大批集中军队的传统观念以及边境交战所具特点本身,都已同现代战争的条件不一致了。为此,他提出,进行边境地区战争动员和战争准备必须符合现代战争特点。
图哈切夫斯基在军事学术理论方面的另一重要成就,是较早地提出了关于实施大纵深作战的重要战略战役思想。考虑到技术兵器的飞速发展并大量装备部队,图哈切夫斯基认为,进行单个的战役已不足以全歼敌军,必须通过多次连续性的战役方能奏效。他指出,在一个战略方向上,选择一定范围的纵深,不作重大停顿地组织多次战役,将使敌军无法得到休整补充、调整部署和前调预备队,从而最终达成在该方向上全歼敌军的目的。图哈切夫斯基关于进行大纵深作战的思想反映在他的《战争的一些新问题》等重要学术著作中。苏军内外一些权威性的报刊认为,他在这方面提出的一些论点是后来苏军战斗训练的理论基础,至今也没有失去意义,并称他的学说完成了军事艺术的根本转折。
二次大战前
图哈切夫斯基着重从理论上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问题。他作为苏联军队方面的高级领导人,对法西斯德国疯狂备战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1935年,他在题为《当前德国的军事计划》的文章中指出,早在法西斯党上台的第二年,凡尔赛和约给德国规定的师的数量就已被突破,达到了21个,即超过了两倍。德国的军事工业实际上已走上了进行侵略战争动员的道路。德国正在组建庞大的武装力量,而且首先是在准备组成一支可能成为侵略军的武装力量。1936年,他在苏联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会议上再次强调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侵略危险。他说,德国正在建立强大的坦克部队……加紧发展强大的航空兵……(他们)组建12个军、36个师的计划正以比人们想象要快得多的疯狂速度在实现。特别是这支武装力量拥有数量庞大的干部队伍,德*队随时都在准备发动突然的进攻。它的动员程度是极高的。严酷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图哈切夫斯基当年对德国法西斯匪帮侵略意图的分析和判断是正确的。
1936年6月,苏联进行肃反期间,图哈切夫斯基因被指控犯有“间谍和叛国罪”而遭处决。1957年以后,苏联官方和*界逐渐公开为其恢复名誉,认为他是在红军中成长起来的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的名字将永垂国内战争史和苏军建军史。在其诞生九十周年(1983年)之际,苏联人民和军队隆重纪念他,并再次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