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王英楷的商议当中,王宾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定下了一个大致的方针,在河南南部地区的陆军四、五、六师负责将义阳三关方向的清军紧紧的盯住,最好发动不断的攻势压迫清军朝义阳三关增兵。
同时为了保证段祺瑞的攻击凌厉,以及军队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充,王宾还特意将余笋的第八师调到信阳的后方,可以随时对前方段祺瑞的军队进行支援,充分保证段祺瑞一方对义阳三关的压迫。
然后由第一师和第十师组成的穿插部队从新野一带穿过清军的防线,直奔襄阳城,只要攻下了襄阳城,那么王宾的最大目的决战湖北也就达成了。
这个作战计划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行,王宾大致算了一下这一次自己这一方面光是掩护的部队就达到了七个师。
真正发动攻势的只不过是负责拿下襄阳的第一师和第十师,当然如果清军能够按照自己的这个步伐来最好。
如果这些清军就钉死了义阳三关的话,王宾也就只能表示爱莫能助,让攻占襄阳的军队朝着武昌前进了。
这一大致的战略在构筑完了之后,王宾便开始积极的调兵遣将,让余笋的第八师顺着关内外铁路从关外进入关内之后,再直奔河南。
而位处直隶的陆军第一师和陆军第十师也是得到了从直隶出发,奔赴新野的秘密行军指令。
在王宾做出这些举动的时候,满清一方也是不断的开始调兵遣将,不过这一次满清的举动却是注定让王宾的战略构思落在了空处。
江的苏清江浦在明清时期属淮安府山阳县,并且于满清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的时候,作为新县城由山阳县划入清河县,先后为江南河道总督、淮扬道治所所在。
在行政关系上,清江浦虽然一直隶属于淮安府城,但自从明嘉靖之后,由于黄淮改道的原因,运河河道截弯取直,因古末口而兴盛的淮安府城从此远离运口,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为清江浦所取代。
明清时期,由于河务、漕运的繁荣,拥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显赫交通要冲地位的清江浦,达到了鼎盛时期。
并且在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75年间,清江浦人口首度到达54万,超越同期的汉口、南京。
而且以清江浦和淮安府城为轴心的淮安城,在当时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东南四都”之称。
由此可见清江浦在江苏的重要性,在决定北伐之后端方便将自己的两江总督府临时性的搬到了清江浦。
此刻在两江总督府里面,端方、周馥、丁振铎三位南方的大佬级人物汇聚一堂,可见对于即将到来的北伐是多么的重视。
“诸位,目前太后已然同意了我等之前的北伐建议,现在北伐的时机已然成熟,还希望为了我大清的光复能多多出力。
这事后本官相信来自朝廷的封赏是必然不会小到那里去的,即便是封个王爷什么的也不成什么问题。
就算是再不济,这个留名于青史之上也不过是一件小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