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这诡异的一幕之后,竟然只剩下了他和身边的百余名护卫,曹洪父子以及工匠们全都是当场气绝,无一幸存。
曹洪可不是一般人,这可是曹魏的第一实权人物,这样重要的人物竟然死在了邺城郊外的密林之中,而陪他一起前来此地的司马懿竟然毫发无伤,此事如果被有心人知道,绝对会以此事为借口对他进行不遗余力的陷害,天知道会对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庞统果然好算计,怪不得那么好心将火药的配方交给细作,结果这一番爆炸不仅让所有参与研制火药的工匠尽皆身死,连曹洪父子都尸骨无存,我们获得的直视着上千斤爆炸速度奇缓无比的火药,而失去的,竟然是永久失去研制火药的能力和曹洪父子的身亡,唉,这笔买卖,我可是亏大了。”司马懿心中苦笑,他没想到自己竟然又被那个庞统利用了一回,原本自己只是怀疑火药的真假,却没想到火药本身并无假,可是引爆速度的缓慢却会给自己带来数之不尽的麻烦。
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司马懿就算是再无奈也只能想办法收拾残局,他连忙命人通报皇帝以及百官公卿,将自己获得火药秘方并派人秘密研制、最后一直到火药爆炸、曹洪父子以及工匠尽皆身亡之事向皇帝上书,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
今天的事情发生之后,朝廷舆论顿时大哗,许多文武官员都是满脸的不敢置信,火药爆炸,大将军曹洪身死,更加离奇的是与其一起前往邺城郊外黑松林的司马懿竟然毫发无损,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让群臣心中涌现出来一个大胆的猜测,那就是司马懿为了夺取曹洪的大权而阴谋设计害死了曹洪,为了逃避罪责却把问题归罪于火药。
在群臣中存在这种想法的不只是一个,更是有个别性格偏激的官员直接向皇帝上书,指控司马懿为了夺取曹魏军政大权,蓄意谋害大将军曹洪,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所以他们请求将司马懿剥夺一切权力,把权力交给正在养病的曹休,之后将司马懿下狱,待得三法司会审之后再定罪处死。
在上书中态度如此鲜明的人物,自然是对曹休比较亲近的官员,在这些官员的带动下,更多的人便跪在金殿之上,向曹魏皇帝曹叡求肯。
可是朝中也不乏亲近司马懿的人物,这些人自然是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一是上书皇帝,为司马懿申辩,说明司马懿与曹洪关系亲密,曹洪更是对他言听计从,根本没有加害的理由;二是向皇帝上书,说明曹休是因为战败追责而被免去所有职务的,当初是经过了皇帝和群臣的一致同意之后而进行的处罚,如今处罚期限未到就擅自终结处罚且授予高官,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紧接下来双方在朝堂上自然是吵得针锋相对,不可开交,导致朝堂失仪,局势一片混乱。
曹叡虽然年纪只有十二岁,可是却是聪明果断,见群臣吵的不可开交,当即说道:“司马懿为国之重臣,对于朝廷绝无二心,刺杀大将军之事更是不可能,然而大将军骤然遇害,司马懿却也难辞其咎,不如下令免去其抚军大将军之职,依旧保留司空一职,而大将军骤然身亡,曹休又有罪在身,不能骤然启用,不如另选国之重臣辅政,而以曹休为军师、参军,如此一来则我们既没有违背之前对曹休的问罪之意,又能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如若曹休能够再立大功,非但是个人脱困,亦为社稷之福也。”
司马懿闻言不由得暗暗冷笑,曹叡打的什么算盘他岂能不知?这个小皇帝不甘心大权旁落,这才借机剥夺自己的领军大权,同时又不打算把大权交给曹休,便准备在曹氏宗族中寻找一个容易控制的人当大将军,以便将权力集中在手中,这小皇帝不愧是帝王家人,年纪这么小竟然会不动声色的做出这么高明的决断,如若让他真正掌握了大权,自己多年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了么?
不过司马懿却知道不管是谁接了曹洪的权力,都绝对不会轻易还给皇帝,而自己只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比如曹氏战败需要自己力挽狂澜,甚至是直接强行夺权,就能把权力重新集结到自己手中,当然,老谋深算的他自然知道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嘿嘿,接下来就看小皇帝愿意把权力交给谁掌控了,不过不管是谁,都绝不可能是曹彰、曹植和曹休了,曹氏最有能力的三人尽皆排除,余者碌碌,根本不值一哂,我倒要看看到底是谁会笑到最后。”司马懿表面恭敬,内心却是早已为自己做好了打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