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学生师说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r />
    当洪和章背完《师说》最后两段时,正好站在金玉菲的面前,笑容清朗,眼神深邃的凝视着她……

    金玉菲回过神来,见到洪和章正盯着她看,不禁俏脸一红,连忙低下头去!

    陈伏虎看到这幕情景后,眼睛喷火,咬牙切齿,拳头攒紧,咯咯作响,暗自打算待会儿比武时,一定要把这货碎尸万段!

    “咳……”白香茗恼怒的看了洪和章一眼,轻咳一声,心里气愤不已!这无赖欺负我就算了,竟然还想勾搭我女儿,真是臭流氓!大色狼!

    “……”洪和章听到白香茗的轻咳声后,终于回过神来,讪笑两声后,转身走上讲台,面对着全班同学,说道:“大家应该都知道这篇《师说》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吧?不知道也没关系,我可以顺便给大家讲讲……”

    “《师说》是“韩愈”在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出任“四门博士”时所作的一篇经典论文。”

    “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

    “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来,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主张‘文以载道’,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

    “本文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借此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阶层,有着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用。”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我们实在不应该背弃古道,大家以为呢?”(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