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一章 忠勇队反叛的真相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去年孙传庭俘杀了高迎祥,今年又降服了革左五营,这样算来,大明的巨寇只剩下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了。”王承恩高兴的说道。

    崇祯兴奋的大声说道:“大伴,速去请兵部尚书杨嗣昌来此,联有事要和他说。”

    杨嗣昌正在兵部处理军务:调拨粮饷,调派军队,统计战损,忙的不可开交,见王承恩来请,杨嗣昌心里虽然疑惑,可是也不敢耽搁,急忙跟着来到了紫禁城,又一路快走的来到了乾清宫。

    “爱卿辛苦了,王大伴,快把联的香茗端来为杨爱卿端解渴。”崇祯笑着客气的说道。

    “不敢!不敢!”杨嗣昌急忙推辞着。

    崇祯哈哈一笑说道:“杨爱卿,你为朝廷举荐了一个良才,一杯香茗算得了什么。联还要重奖你呀。”

    “难道圣上说的是熊文灿?”杨嗣昌猜测着道

    “正是。熊文灿真是个人材,还不到半年,他就把革左五营全军降服了,全军降服了……”崇祯哈哈笑着重复着道。

    “哦?这是真的吗?”杨嗣昌吃惊的问道。

    他是知兵之人,知道全军降服的难度要比全部消灭要难得多,特别是革左五营那样的老牌流寇队伍。

    崇祯把熊文灿的报捷的奏折递给杨嗣昌,笑着道:“这是熊文灿的奏折,你看看吧。”

    躬着身,恭敬的接过了报捷奏折,杨嗣昌仔细而缓慢的看了起来,连看了三遍,他这

    才把报捷奏折还给了崇祯,满面喜色的说道:“臣恭喜陛下,熊文灿有此大捷,这都是陛下的宏德啊。”

    摆了摆手,崇祯说道:“爱卿就不要给我联戴高帽了,这仗是你们在外面打的,和我关系不大,尤其忠勇队赵国华这个人,熊文灿在奏折里可是大大的夸赞他一番,说他智勇兼备人材难得,去年的涿州大捷,也是和他有关,看来联要仔细的了解一下这个人了。”

    “赵国华?忠勇队?”杨嗣昌念叨了几遍,突地想了起来,说道:“臣想起来了,这赵国华还是吏部侍郎刘能推荐给臣的,要想了解此人的详细情况,可传刘能来。”

    崇祯笑着道:“大伴,速去传吏部侍郎刘能进宫。”

    两柱香后,吏部侍郎刘能气喘吁吁的小跑着来到了乾清宫,见兵部尚书杨嗣昌也在此,顾不上寒暄,急忙喘息着跪下磕头:“臣,吏部侍郎刘能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刘爱卿。”崇祯笑着说道。

    见刘能站了起来,崇祯又说道:“王大伴,赐座。”王承恩端来了一个绣敦,刘能只敢把半个屁股搁上。

    看了他一眼,崇祯问道:“刘爱卿,你是如何知道吉安义勇队和赵国华此人的?”

    听了这话,刘能心里紧张起来,他心想:“难道陛下知道赵国华反叛的事了,作为他的推荐人,如果陛下知道赵国华是我推荐的,不知道后果如何?”想到这,他看了看杨嗣昌见他一脸笑意,再偷眼看了看崇祯,见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于是松了一口气,这才大着胆子说道:“禀陛下,这赵国华是家兄向臣推荐的,他说赵国华的义勇队战力出众,附近土匪山寇闻风丧胆,臣认为这样的队伍不应埋没了,所以才大胆向杨尚书推荐了。”

    “哦,原来如此!上次的涿州保卫战,他也立下大功,这赵国华如此善战,他的父母是做什么的?有功名吗?”崇祯兴致勃勃的继续问道。

    到这时,刘能才把提着的心放下了。

    他笑着道:“禀陛下,这赵国华不是我大明人氏,他是先秦时期转移居海外的华夏遗民的后代……”

    “先秦时期转移居海外的华夏遗民的后代?”崇惊讶的说道。

    低着头来回走了几圈,他大声道:“大伴,速传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来见联……”

    第二天一早,二十多个锦衣卫护卫着一个太监向武昌府飞奔而去

    蝎子块拓养坤为了能尽快赶到函谷关和李自成汇合,行军速度很快,没几天就赶到了函谷关附近,刚扎营没多久,就见一支五千多人的打闯字旗号的队伍出现了,拓养坤见了大喜,派人过去一问,说是田见秀的队伍,拓养坤对黄巢说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