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升福州为都督府,府治设在州城内(今鼓屏路),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奠定“三山鼎峙,一水环流”的独特城市格局,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榕城”之名由此而来。
宋代福州人口众多,经济极其繁荣,为宋朝六大城市之一,宋代福州还是宋朝造船业的中心,其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发展迅速。
从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1396年,福州三十六姓开始迁居琉球,而郑和舰队选择长乐县太平港作为停泊基地、物资采办地及开赴西洋的起点,而大批干练的福州籍水手则活跃在郑和舰队中。此后福州海外贸易逐渐复苏,1474年成为福建市舶司的所在地。
才走进福州城,一个中年男人就迎了上来,热情的说道:“几位客官,是来福州采办货品的吧,是要大明的货还是要东洋、西洋、南洋的货?”
“你是干什么的?”牛欢打量着此人问道。
“哦,我是经纪行的,专门为外地到福州采买货物的人和货物销售商做中间联络的。”此人急忙自我介绍道。
这下,赵国华明白了,原来此人就是个商品中介,跟后世的房屋中介就是一样的性质靠两头吃佣金为生。
想了想,他问道:“东洋、西洋、南洋各有些什么货,你说来听听。”
“哎呀,这就多了,西洋的象牙,琉璃,香粉,金玉、珠宝,南洋的香料,红木、沉香等等……”此人口若悬河的说着。
赵国华问道:“有没有番薯、马铃薯和玉米?”
“番薯、马铃薯和玉米?听着名称,是田里种的东西,是吧?”此人歪着头问道。
“不错!不错!你见过这几样东西吗?”赵国华急忙问道。
费力的想了一会,这人才慢慢说道:“没见过。”
想起这些东西是哥伦布大航海以后,从美洲传到欧洲,又从欧洲传到了大明,此人是搞商品中介的,中外商人见过的肯定不少,说不定他知道欧洲人在福州的住处。于是赵国华问道:“这位大哥你见过福州哪里有鼻子高高的、头发黄黄的外国人吗?”
“你问的是洋夷吧?”这个人问道。
赵国华连忙点头:“对,就是洋夷。就是洋夷。”
看了看赵国华等人,此人笑着说道:“知道是知道,只是我没时间带你们去找啊,我还要挣钱养家呢。”
一听这话,就知道是要钱,赵国华拿出了一快二两左右的银子,说道:“这位大哥,只要你带着我们找到洋夷,这块银子就是你的了。”
“此话当真?”此人不敢相信的问道。随便带带路,就可以得到二两银子,这可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当然了。”赵国华笑着说道。
此人激动的一把拉住了赵国华,兴奋的说道:“走吧,我带你们去找洋夷。”
路上人潮涌动,车如流,马如龙,操各种口音的人往来其中,两边店铺毗邻彼此
店里货品聆郎满目,叫卖声此起彼伏,不愧是南方沿海港口。
“大哥贵姓?”赵国华边走边问道。
笑了笑,此人说道:“先生不必客气,在下免贵姓严名大海。”
“好名字!好名字!”赵国华笑着说道
严大海笑着道:“先生说笑了,这名字谈不上好,只是好记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