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道:“我还能做什么?不就是保满人骨血?白日我们所议之事,李总管你跟太后谈过了吗?”
白天茹喜跟常保出去,胤禵告满人书传来,宗室重臣就有了共识,盛京已不能呆了,必须另谋出路,但红衣就在辽阳,满人不可能像当初从关内撤出来那样,再来个全族大迁移,必须舍卒保帅。
在这共识之下,大家爆发了一场短促而尖锐的争论。面上大家在争该去哪里,而内里却是在争谁才有资格代表满人,谁是帅,谁是卒。
基于某个不可言说的原因,以及某个不敢言说的忧虑,大家都不敢当面跟茹喜坦承这场争论,就只希望在场的李莲英能转述,然后看茹喜有什么反应。
高起等在这里,为的就是此事。
李莲英一脸苦色:“我是跟太后讲过了,可太后还满心想着在盛京跟南蛮周旋,那事她根本就不会去想。”
高起脸色渐渐凝重:“也就是说……太后把盛京当作决战之地,满人存亡,就由此而决,她不愿再退了?”
李莲英想了片刻,黯然摇头:“对太后来说,如果守不住盛京老家,不管去哪里,跟去极北冰原没有差别。”
高起冷笑,那是自然,守不住盛京老家,满人虽存,却再没有什么大义名分,可以提供“太后”、“夫人”这样的权柄了。
接着李莲英振作道:“太后没有放弃,现在我要办的事。就是太后还在周旋……”
相处二十多年,茹喜对李莲英而言,已非寻常主子那般情感。茹喜就是他的天,茹喜就是他的魂。见高起对太后已生猜忌,再琢磨太后交代他的事。李莲英转瞬就有了决断,他必须拉住高起!
“高中堂有问,奴婢就说个明白,太后要奴婢……”
李莲英低声嘀咕着,将茹喜的谋划道出,听得高起瞠目结舌:“这、这不是自断脊梁么!?”
茹喜要做什么!?
三件事,第一件,是大杀满人。借禁绝胤禵告满人书为名,以拱圣军为手,大杀一批。拱圣军班第等人定会杀得留不住手,这时再由高起等人动手,将班第这些前武卫军余孽杀了。这么来回一洗,起码要落数万人头。
第二件,是处置出逃的兆惠和阿桂两支武卫军人马。将两人打为叛逆,逼迫他们的部下缚其归案。
第三件是处置汉人,一方面清退所有汉军绿旗人,一方面将所有跟着满人出逃辽东的文武汉臣绑起来,交给英华。
李莲英的任务是联络之前的暗线。将上述行动的用意解释给圣道皇帝,让圣道皇帝权衡,到底是借茹喜的手整治满人来得舒坦,还是借十四等人,隔着老远一层整治满人,并且后患不绝,辽东大乱来得舒坦。
听高起的批判,李莲英反驳道:“太后在!满人就在!再说武卫军和汉官,本是我们满人的隐患!”
他转了语气,语重心长地道:“高中堂,太后可是视你为擎天一柱的,你们才是满人的脊梁,你可得帮着太后,继续走下去啊。”
高起不说话,就只冷笑,擎天一柱!?鄂尔泰是怎么回事?武卫军是怎么回事?之前为挤入满人核心上层,不得不附从茹喜,杀了鄂尔泰,要自己重蹈鄂尔泰的覆辙,没门!
茹喜这般作为,到底保的是什么?
到此高起已豁然开朗,如果圣道皇帝就允茹喜带着一万满人得存,要她杀掉其他五十万满人,怕茹喜都会欣然应允,还会宣称这是她的胜利,满人族存了嘛。
存的到底是她茹喜自己,还是满人?
高起自问自己是为求满人族存而战,是守大义名节,同时他难以保证自己也是茹喜所保的最后幸存者,相反,就“擎天一柱”的下场而言,被划到另外五十万满人里的可能性很高。
高起也有了决断,原因还不止是他已确定自己跟茹喜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在他看来,即便能走在一条路上,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当年宋钦宗降金,为了确保议和得成,不仅对金人勒索无所不允,献金献女献妃嫔,甚至连继续抵抗的汴梁军民,都要主动镇压,就指望金人能高抬贵手,放他一条活路,结果呢?
茹喜的谋划并非她首创,靖康之耻里,宋皇已经干过了,事实证明,胜利者不会怜悯失败者。
高起心计已定,眯眼微笑:“李总管,你就没想过……你该做点什么?”
李莲英一愣,就听高起继续道:“你就不怕,联络了南蛮后,再被太后当了里通南蛮的替罪羊?”
李莲英那苍白脸颊腾地就红了,咬牙切齿地道:“高中堂!休要胡乱挑拨!太后与我之情,可不是你们能明白的!”
高起悠悠道:“听说……北迁时,是李总管你负责太后的宿卫,大家还以为到了盛京,你能继续管着这一摊,没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