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陷入了沉思当中。
“想什么呢?你这小子,鬼点子是多,但是所谓的契机,可不是你灵光一闪就能够出现的。”苏东坡看到王洋那副模样,不禁笑出了声来。
虽然他也有心帮王洋,但是事情却不是那么好办的。凭着旧党之中的蜀党,就算是再加上那些勋贵武臣,在朝中的份量亦是远远不足。
更何况,科举之变革,这绝对是事涉国本的,就算是那平日里那些官员不太看上眼的武举,亦不会由着王洋的心意,毕竟,这事关着他们这些朝中重臣的决策权。
由着你闹腾,下次你丫是不是还想把那科举也给变了?旧党不愿意,新党也同样不愿意看到一个非新党人士在主导大宋的变革,那样置他们这些号称锐意进取的新党于何地?
“没有契机,难道王某就不能自己开创吗?”王洋撇了撇嘴,很不服气地道。不过这话也顶多就是嘴炮,因为他实在想不到契机是什么……
“哈哈,年轻人,就该锐意进取,不错不错,这倒是让章某想到了苏相公当年的好友,我那堂弟章惇啊……”章楶不由得笑出了声来,旋及朝着苏东坡敬了杯酒说道。
看到王洋投来的疑惑目光,章楶嘿嘿一笑。“王巫山你或许不知,当年,章惇第一次科举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因为其名次低于吾侄章衡,拒不受敕,两年之后,再次参加科举,这一次,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
“说起这科举的趣事,苏某倒还听过不少,尔等可知,前唐之时,就曾经出过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
“文武双全的状元,这有什么?”王大官人一脸不屑地道,本大官人不就是那种文武双全的状元吗?
“……少在老夫跟前摆架子。”苏东坡怒瞪了这家伙一眼,这才恶狠狠地道。“这位乃是中过文状元,又中过武状元的奇才,你是吗?”
王洋直接瞪圆了眼珠子:“真的假的?我说伯父你该不会是忽悠小侄的吧?”
“屁话,老夫犯得着吗?”
章楶在一旁慢慢悠悠地开口说道。“这位奇才,老夫也是略有耳闻,似乎是前唐之时,唐穆宗时期的人物吧……”
“还真有?”王洋这下子,可真是来了精神了。好八卦,自己还真没听说过。“还请二位给小侄好好解惑……”
“不错,此人姓郑名冠,乃是前唐的人物,其人善长书法,元和九年之时,篆写了著名的《济亭记》,苏某记得曾经在哪看到过来着……”
“他在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参加科举考试,当时的考官是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郑冠最终夺得了状元后进入仕途。
不过在那之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到了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居然跑去参加了武举考试,并且一举夺得状元魁首,官至户部郎中。”
“这可是自前隋之时有科举以来,普天之下,唯一的一位文、武双科状元啊……”
“……不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啊,唯有强盛如前唐,方可有此等才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