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上多少忠魂勇士浴血奋战、躺尸疆场,只为将日寇铁蹄打回老家,但是丧权辱国的《塘沽停战协定》让英雄含恨、志士悲歌,流血和牺牲、保家与卫国在虚假的和平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
1935年春天,旭日温和,微风丝缕,一片片嫩嫩的翠绿已经绽放绽放。回家路上,司马长空斜背着包裹,穿了一件白色的汗褂,紧束着腰带。右手提着一把戚家刀,刀鞘都黑的颇有光泽,必然是把好刀。
司马长空,出生在华北平原名为“兜口”的小镇上,家里做个药材生意,颇有些资财,又是书香门第,在兜口镇上也算是有些名望的。这小子今年20岁,相貌算不上俊朗,却也生的精神,尤其是眉宇间透着一股气,明眼人一看就会有种不可撼动的感觉。
两年前长空的父亲司马清在家门口救了一个快要饿死的军人,此人姓戚,是29军的一个连长,参加过长城抗战,手中一把戚家刀砍死了二十多个鬼子,但是我们的武器装备终究是相差甚远,在一次战斗中,戚连长的阵地被鬼子的山炮炸成了焦土,要不是被一名18岁的士兵不顾性命扑在身上挡下了四射的弹片,恐怕也早已经和阎王爷打牌去了。从尸堆里爬出来的戚连长,掩埋了阵亡的一百多兄弟,他打算回部队,却被拒绝接收,什么原因?没有原因!因为中日停战了,凡是在长城上打仗的中国兵都在名册上被注销了。戚连长带着伤,一路跌跌撞撞的挨到了司马家门前,当时虽然是黑夜,但凭着月光也看得出这是一个大户人家,想去讨口饭吃,却已经没有了敲门的气力,饿晕在司马家门前。幸亏司马清那天是夜里回的家,正巧看见有个穿军装的倒在家门口,天生慈悲心肠的司马清让随从将戚连长背到客房调养。
为了报恩,也是看着18岁的司马长空很像舍命救了自己的那名战士,就留在司马家教长空武艺,司马清也顺水推舟,干脆就让长空拜戚连长为师。这兵是当不成了,戚连长打算回老家照顾年迈的老娘,司马清就让长空跟随,一来多个帮手,二来让长空多跟着师傅学习武艺。这一走就是三年,这次长空回乡,是戚连长觉得自己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再教授长空,师徒缘分也该告一段落了,何况日本人狼子野心,不会就在长城边上驻足,入侵关内是迟早的事,司马长空应该回去时刻准备为国效力。临别时,戚连长将自己的传家宝刀赠给了长空,并交给长空一封书信,这是写给驻守在北平的29军一个名叫何基沣的团长的举荐信,何基沣是戚连长的老上司、又是同乡,当初拒绝他回到部队实属上命难违,但是国难当头、用人之际,他一定会接收司马长空为国效力的。
长空无意欣赏着路边的生机,只念想着即将团聚的亲人。不多时,兜口镇就在眼前了!镇上依然热闹非凡,好像关外的战事,和自己都没有任何关系。虽说日本人一度肆无忌惮的蹂躏中华,但是战火最近也只是烧到了长城边上,华北的老百姓还是过着相对平静的日子,《塘沽协定》更让大部分人认为日本人只是想要东三省。长空一路奔跑,恨不得双手也用上,他太想念家人了,尤其是父亲,他在想着父亲一见到自己成长了不少一定会大吃一惊。
“爹、娘,我回来!”长空敲着大门。一声未应,两声为应,到第三声喊出来,从门缝里探出一个小脑袋,一看见长空,眼泪都飚出来了。
“大少爷哥……你可算回来了……”这个人叫司马小果,是司马家的家丁,七岁就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司马清看他年纪尚小,就带回家中做了家丁。他本不叫司马小果,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因为温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