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家大院重新安顿下来的这天晚上,胡楚元将梁启超整理的那份浙江农业报告拿出来,细细的翻看了一遍。
浙江的农业大发展起步于梅启照的时期,前后经过三任闽浙总督的大力推动,至今二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农业的发展在整体水平上要远远领先于国内。
除了规模最大的中信社,浙江还拥有浙江农合社、浙粮社等数百家联营制合作社,遍布整个浙江,覆盖了浙江93%以上的农户。
丝、茶、瓷、精纺、丝绸是浙江的传统优势产业,伴随着苯甲酸钠的生产,新兴的食品工业正在浙江大范围的开花结果,鱼肉鸡禽、话梅、饼干、饮料、火腿腌制品和其他各种特色食品正在膨胀,由此推动浙江的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浙江农户,特别是杭州和金衢一带,农户通过联营制持股中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在集资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户的长期收益。
总体来说,浙江的轻工业和农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非常好,小企业、小工厂非常多,农民普遍比较富裕,富农阶层和资本投资者之间的界限也在不断的模糊。
有几个数据是值得关注的。
浙江农业人口的平均年收入是573.5中圆,相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大约高出47%,浙江省全年居民消费总额占全国市场总额的11.2%,位居全国第一。
将报告看完,胡楚元默默的在心里寻思。
在江南六省中,浙江并没有成规模的重工业体系,在这一点上,浙江不如福建、上海、安徽,也不如江苏、江西。
浙江早期的强是因为生丝和茶叶,能够不断的吸收大量白银,资本的繁荣正为今天的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现有人口是2270万,识字率约为55%,34%的人口接受过六年制以上基础教育,13%的人口是初高中毕业,受过大学及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口约有35.7万人。
梁启超在报告中提到了一个很特殊的数据,浙江大学的农业学院在校生总数是1742人,教职工和学生比例是1/22,这个数据在全国的公立和私立大学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在浙江,农业中专生和高专生的比例也非常高,浙江省的地方教育资金对农校的扶持力度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高的。
应该说,教育对浙江经济,特别是对浙江农业经济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数据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假如中国的每一个省都能像浙江这样重视农业经济,积极的发展农业经济,那么,中国的整体的富强也就是指曰可待了。
看着这份报告,胡楚元心里也有另外的一种思考。
中国人一说到问题,关键总是制度,首先是制度有问题,所以才有问题。
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制度永远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还是知识和教育。
假如皇帝是汉人,不是满人,立宪也好,共和也罢,对于整个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实际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社明煮义也好,财阀主义也罢,其实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关键还是全民普及教育。
没有全民教育的基础去谈全民富裕,那就只能是打土豪分田地。
将整个报告看完,胡楚元其实就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实现真正的全民富裕,那至少是一个几十年,上百年的艰辛工程,而这就是大公党的执政目标。
这天晚上,胡楚元提笔写了一篇名为《致大公同仁书》的文章,从梁启超的调研报告谈起,用三千多个字将整个大公党未来百年的努力方向都提聚出来。
文章的结尾,他说,子孙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和一切的希望所在,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所以,我们并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应该看得更远,想得更远,更多更远的为他们着想。
这是胡楚元有感而发。
在同样的社会地位上,他愈发清晰的认识到……只争朝夕的想法过于粗暴、急躁,因为中国人看问题,想问题的衡量单位是十年、百年,这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这是中国人最大的民族优势。
更直白的说,中国仍然需要扩张,即便在胡楚元这一代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次曰清晨,胡楚元就将梁启超喊道自己的书房,将《致大公同仁书》交给他,让他拿回去重新斟酌一遍。
论文笔,胡楚元的水平还是很一般的,不能和梁启超这种文章大才相媲美。
这篇文章让梁启超看的精神一震,在手里几番斟酌修改,等了两天才将最终的文稿交给胡楚元审阅,并通过党报《大公报》和其他多家全国姓报纸公开发表。
在浙江,胡楚元停留了半个多月,深入到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