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不管是武将之后还是书香世家的后代,凡在京都有点名气的,都被他虐了个遍,有得甚至直接被打成残废,让人敢怒不敢言。
可皇帝偏偏宠爱这样一个人,不光纵容,还有意立他为太子,这让那些权臣世家就有些难受了,进也不是,退也不是,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保持中立态度,反而让朝臣中少了许些权力的勾心斗角。
但让他们去巴结三皇子,那万万不可,一不小心玩出人命,赌上自己性命事小,后面那几十口人命也得跟着遭殃,这生意不划算。
“这些老狐狸…”
见群臣推辞,无奈之下,皇帝只得作罢。
可随后,他让“太子”在朝中自己选人,闻此,群臣皆惊!
特别是选人那日,三皇子往朝堂上一站,满朝文武如惊弓之鸟,一个个大气不敢出,恨不能将头插进三尺地,生怕一个不小心,自己便让三皇子看顺眼了……
平日里看顺眼了也就罢了,可今日,是万万不可!
不过最后太子要太玄公主,到让众人舒了一口气,连忙夸赞三皇子慧眼识珠,不亏不愧为人中龙凤。
人员定下来后,皇帝为三皇子和太玄公主举行了一场送别宴,那日朝中别提多喜庆,众多老将更是喜极而泣,连声赞道:“自此赈灾,任重而道远,三皇子顾全大局,亲征抗灾,为国为民,其心可鉴,其心可鉴呐。”
就这样,三皇子与太玄公主一行等数百人,从都城浩浩荡荡一路南下,奔赴灾区。
数月后,洪灾终于好转,虽并未完全治理好,但吃不上饭的已经能吃上饭,无家可归的重新修了房屋,终归是解决了燃眉之急,故而三皇子一时间成了百姓拥护的圣人,甚至有人为歌颂其恩德,还为建了庙宇,被南洲百姓称作菩萨。
这件事传到皇帝耳里后,平日里朝堂上的严君,突然变得随和,整日乐呵呵的像吃了蜜一般,还总旁敲侧击提起百姓二字,他虽只字未提三皇子,但满朝文武又不瞎,又不傻,这不就是想让人夸夸他那顽劣的三儿子?
但这样也并非无半点好处,比如平日里很难批准的条件,如需要修建,只要提到是为国为民,皇帝压根不想去思考,直接拨款,要换以前,作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事这辈子不要想了。
这样一来,满朝文武反而觉得日子越过越好了,可有一日,皇城万里加急信件,传来一个消息:
南洲的皇帝病重了…
……
是日,晴。
云瑶山下,草屋。
天才蒙蒙亮,江边就出现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吃力的提着一桶水往草屋那边走,她走几步便累的气喘吁吁,放下木桶休息,然后才继续,一路颠簸,到草屋时已经只剩半桶了。
她叫徐南安,看起来不过八九岁模样。
南安是婆婆取的名字,随她婆婆姓,婆婆没有瞒着她的身份,所以从小她便知自己是捡来的。
徐南安将水提到灶房,烧了些热水洗漱一番后,便开始烧火煮饭。
不久,一抹轻烟袅袅升起,饭香从院落里传来。
“婆婆,吃饭了。”
徐南安将饭菜端到院子里摆好,拿来碗筷,便朝内屋唤了声,内屋应了声。
屋内的朝辞来到庭院,看着还是忙里忙外的徐南安,微微一笑,轻笑道:“先别忙了,过来吃饭。”
徐南安是她一手拉车大的,从小便懂事,平日里照顾她的衣食住行,内院外院的清扫也是徐南安完成,让朝辞省了不少心。
两人吃完饭后,朝辞进了内屋,因为今日又到了赶集的日子,她准备一下要去集市买点东西。
临走时,婆婆问徐南安想吃什么,徐南安摇摇头,她没去过婆婆口中的集市,虽然每次婆婆回来都会带一些奇奇怪怪的食物,但她一个也叫不上名。
“你最想吃什么?”婆婆很有耐心,示意徐南安慢慢想,不着急。
徐南安站在挺院中,低头认真的想了许久,她才用手比划几下。
婆婆一笑:“那就糖葫芦吧,这次买两串!”
“哦…啊!”
徐南安正想着什么叫糖葫芦,听到两串而不是一串,她突然愣住,抬头一看婆婆已经走远了。
徐南安不知道一串糖葫芦要多少钱,但却知道婆婆至少要编织五六个小兔子才能换到一串,这是婆婆亲口告诉她的。
婆婆手艺很好,可是要花很长时间,经常熬夜编织,两个糖葫芦有些奢侈了。
等彻底看不见婆婆的身影后,她才开始收拾,然后就是洗碗、打扫,接着又去江边提了一桶水,忙里忙外。
太阳不知何时悄悄偏正,已近午时。
徐南安休息片刻,将衣服收起来拿到江边开始洗。
“女娃娃,请问这是哪呀!”
……